颜家龙书画研究院

艺术评论

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艺术评论

勤恒精进说颜公
——兼与湘丁先生商榷
尹拥军
 
把颜家龙先生的书法艺术说成是湖湘文化的产物是名副其实一点也不为过的。湖湘文化源于先秦的楚地文化,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受到了中原文化的熏染与影响,但她善于不断汲取外域文化的营养,终于形成了一种与中原文化的典雅端庄、温和敦厚明显不同的文化类型。她高扬汪洋恣肆、磅礴大气的浪漫主义旗帜,一度成为学者仰望和痴迷的风景。
作为胎息于湖湘文化的湖湘书法艺术,秉承了湖湘文化中最为灿烂的雄强、阳刚、豪放的浪漫主义基因。换一句话说,湖湘文化的长风豪雨浇灌了湖湘书法艺术这朵瑰丽的奇葩。从怀素到欧阳父子,从何绍基到齐白石再到一代伟人毛泽东,这些书坛巨子无一不在证明湖湘书法艺术的魅力是如何地让人崇慕,无一不在证明湖湘书法艺术已经成为了雄强、阳刚、豪放的浪漫主义书风的代名词。
纵观颜家龙先生的书法,我们就会惊异的发现,他的书法艺术是怎样神奇的与这种精神完美的契合。是湖湘书法艺术的魔力不自觉的投射?还是颜公勤恒精进苦苦磨砺的结果?恐怕二者兼而有之。
但我更相信,善于向传统学习又敢于不断否定自己不断创新精进是颜公书法能够与湖湘书法一脉相承的内因。毋庸置疑,这种不断否定自己不断创新精进的精神,本来就是湖湘文化、湖湘书法艺术不断丰富与博大的推动力,颜公依托这种精神,成就了他作为湖湘书法艺术的当代典型,也成就了他人生的完美境界。
颜公的书法艺术追求的道路是清晰明朗的,他从欧楷入手,然后上溯汉魏,最终以李北海为切入点,旁涉米芾和黄山谷,穷70年时间与精力,终于形成了他大度开阖、纵横排戛、气势沉雄的极富浪漫色彩的颜家风范,在当代书坛赢得了较高的声誉。让我们犹为服膺的是,颜公从未躺在成功的温床上作片刻的耽恋与休憩,而是马不停蹄完成了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超越。从他近两年创作的少字书法作品我们就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他这种求变创新的意识在汹涌与澎湃。
写到这里,我觉得有必要对署名“湘丁”写的一篇关于批评颜家龙书法艺术的文章谈些看法。这篇题为《创新未臻其妙、墨守不脱藩篱》的文章发表在《湖南书画》2005年第一期上。在不足2000字的篇幅里,作者极尽尖刻挖苦之能事,说颜家龙先生的书法艺术“抱残守缺,惟碑独尊”,“绝少看到行书之行的影子”,“笔画僵化,支离破碎”,“没有酣畅的气势,却给人以拖沓之感”。
其实,每一个艺术家都期待听到批评者的声音,每一个批评者也都有批评的权利和义务,但如何批评应该是每一个有艺术良知的人所遵循的原则。那么批评的原则是什么呢?不说大家也明白,客观公正为第一要务。只有对对象进行客观公允的评价,对象和读者才会心平气和的接受,惟其如此,才能收到批评的效果。那么怎样才算客观公允的评价呢?首先得抱着严肃的学术态度,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而绝不是一种印象式的感受。但湘丁这篇文章却犯了客观公允的大忌。试看作者文章的结束语——“这般评价,虽然尖刻了一些,贴不贴切,完全是观者的感受罢了。”只顾自己的感受,贴不贴切,尖不尖刻都不管他了,这怎么会是一种严肃的学术态度呢?这怎么能体现一个批评者的社会责任感和艺术良知呢?又怎么能让读者心悦诚服呢?
其实,逻辑严密、互不矛盾也是批评的原则之一。显而易见,没有严密的逻辑推理、前后互相矛盾、纰漏百出的批评既是批评者批评态度不端正的表现,又会让人对批评者的学识修养产生质疑。我们来看文章中的几句话。
“誉者谓其作品沉凝奇纵,融碑汇帖,直入古之堂奥。”
“从颜家龙先生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其深受碑学的影响。”
“抱残守缺,惟碑独尊,彻底制约了颜先生在书法上的更高层次的发展。”
“颜家龙先生始终是碑学的卫道士……。”
这四句话都是用来阐述颜公的书法学习渊源的,换一句话说是用来阐述颜公书法的价值取向的。但我们怎么也看不出这内在的说理逻辑,既是“融碑汇帖”“深受碑学的影响”,又怎么会一下子变成了“惟碑独尊”“碑学的卫道士”了呢?似乎只能这样解释,作者事先就预设了一顶帽子,然后一步一步地把这顶帽子扣给颜家龙先生,由于扣帽心急,也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顾此失彼了。我们再来看两句话:
“象颜家龙先生这样,数十年如一日,死抱碑学,一味狂肆霸悍不改书学路子的书法家亦是不多的。
他的行书作品……有指法的圆转,却没有魏碑的霸气和豪迈痛快……”
真的有点让人弄不明白,上面为了说明颜公“死抱碑学”而用了“一味霸悍”,下面为了贬斥颜公的书法竟又说没有“霸气”。到底取那一种说法合适呢?恐怕作者自己都没弄明白,自己都没弄明白的东西怎么不会让读者云里雾里呢?
在这里,我还想絮叨几句,湘丁在撰写此文时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颜家龙先生还健在,对书法艺术尚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作者却用上了“他一生的书法实践都未脱出这个思考范畴”的句子,让人不知其用意何在,但实在让人有些啼笑皆非。
最后,请允许我抄录一段虞逸夫先生的话作为这篇小文的结语:君(指颜公)自言年逾知命,始问津于黄山谷、米元章,尝见其临本,娟秀佚丽,饶有别趣,而手性总不相近也。以米书意兴飙举,奋迅有不羁之势,喻以快剑扫菰蒲,最为形象。君书则舒缓稳贴,起止不拘,每以谨饬见长,固当不同。山谷用笔不全开,固毫聚而点画坚紧,结字瘦长而以辣取妍。君则善用散卓笔,毫铺而肌理腴润,赋形扁平而凝重,意态极类东坡。仿黄似苏,实得意外之丰收。

颜家龙书画研究院

(C)2011-2012 YANJIALONG8.COM /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ed By SINFIELD

Email:250758186@qq.com 联系人:肖女士 QQ: 250758186 微信号:Caelyn250758186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芙蓉中路二段116号同发大酒店 技术支持:征帆网络

浏览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