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家龙书画研究院

艺术评论

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艺术评论

湖湘书坛的当代典型
——论颜家龙先生的书法艺术
 
周平,夏时
 
 
现年届八旬,曾任湖南省书协主席十余年的颜家龙先生,于2005年9月在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书展引起世人瞩目与赞赏,在近70年的翰墨生涯中,勤恒精进,逐步形成了用笔精到,力沉势雄,格调高雅,气象开阔的极富阳刚之美的书法艺术风格,是继何绍基、齐白石之后湖湘书坛的当代典型。
颜家龙先生幼承家学,十来岁即从被毛泽东誉为“有学问、有道德”的历史学家颜昌峣先生练习楷书,打下了扎实功底。在长期研习中,先后师事周达、傅抱石、潘天寿、诸乐三等先生,并与著名书家王遐举、李铎等相交切磋。他先后浸淫于李邕、米芾、黄山谷及魏碑、汉隶之中,逐步由早期的用笔精到沉实、结字端稳大度发展为风格雄强遒健、个性昭朗高雅、气韵生动飞扬,并逐渐到了随心所欲、人书俱老的境界。
我们对颜家龙先生的书法艺术进行深入分析,就会为他那厚劲硬折的用笔,紧结动化的结构;沉雄开阔的风格深深吸引,从而产生景仰之情并发出由衷的赞叹。
杨钧《草堂之灵》曾说:“凡人之能成一家书者,必有一标异之处,而贯之以一。或一生用点法,或一生用挑法,门面既醒,旗帜顿新。自然结体纯一,无庞杂之病。” 书法史上这类现象较多,如黄山谷善用横,刘石庵善用点,王梦楼善用挑。这正如古代诗家皆有喜用字词和句式相类。颜家龙对此深有所悟所得,其标异之处即横折钩这类外围长笔画,包括竖弯钩、竖钩、方框、走之底等。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专攻横折钩比专攻点、横、挑之类更难,因为这类笔画方向转换多,运动路线长,用笔要求更高。
颜家龙先生用笔厚劲硬折不是米芾之“刷”,取其气势而不取其痛快;不是蔡襄之“勒”,取其韧劲而不取其婉媚;不是黄山谷之“描”,取其拗峭而不取其轻灵;不是苏轼之“画”,取其豪劲而不取其温润。用一个字来概括,颜家龙书法用笔似可属于“刮”字一类,与家具刮腻子,房屋刮涂料相似,方劲硬折,时快时慢,节奏分明,于下笔和转换处、收束处尤其着力,交待清晰,显得厚重坚实,且有笔笔蓄势之妙,中段运行则顺畅爽快。这种用笔的视觉效果富有冲击力,加上颜家龙书法结字的紧结方阔,更与“刮”字用笔相得益彰。
颜家龙先生这种用笔是对历代笔法进行深入研究后新创的独特笔法,是他对笔法史的丰富,是他融贯碑与帖的着力点,也是他着力打造的书法风格语言的主要特征之一。
颜家龙先生用笔特征的形成还与其运用顶端执笔法有很密切的关系。朱履真曾言:“执笔欲高,低则拘挛。执笔高则臂悬,悬则骨力兼到,字势无限。” 颜家龙受其提示,又曾见音乐会上指挥家手拿指挥棒,挥舞之间节奏和韵律随之起伏而大受启发,于是顶端执笔法便成为了颜家龙独特艺术语言的重要技术手段。顶端执笔法最大的难题是手指执于笔梢,笔杆容易摇动,力量难于到达毫尖,致使线条容易出现疲软轻滑的毛病。优点则是视野开阔,有助于气势和整体的把握。黄山谷曾运用顶端执笔法,以高取涩势,以远取气势遂成其“以侧险为势,以横逸为功”的独特书风。经过长期的探索,颜家龙运用顶端执笔法,逐渐心灵手敏。以腕运指,力量从顶端顺笔杆注入毫尖,不受任何阻滞,线条圆劲而流畅,字势开张而奇逸。当代学者虞逸夫先生赞曰:“此古人所难而君实能之”。
颜家龙先生的书法紧结方阔的结构特征,源自于汉隶方扁范式及《张黑女》、李北海、赵之谦。汉隶字形方扁,重心低,沉稳之如磐。《张黑女》结字取扁势,仪态端庄。李北海行楷书奇纵稳密,以方扁居多,中宫紧敛,四面笔势略纵。赵之谦则结字取横式,部位之间每多腾挪,不规规于方正,若信笔成形者,姿态活泼生动。颜家龙对此心领神会,兼容并蓄,略加变化而成自家韵致。
字外框的方阔紧结呈现出一种静态之美,字内空间则变化丰富,富有动感,动静得宜,这是颜家龙书法得以成功的重要因素。字内多变取法于米。米字字内线条变化丰富、穿插灵活而恰到好处。从其所书对联“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可见其特色。字形多为方扁,即使长形字如“与”、“字”、“处”也给人以方扁之感。整体显得端庄稳健,力雄势沉,然而由于其字内空间布局的“灵活调节”,又于端庄中见潇洒,稳健中见情趣。
明宋啬《书法纶贯》云:“刚柔相济,权正相兼,平险相错,筋骨相著,古今相参,圆缺相让,纤涩相宣,理事相符,意兴相发,字法之能事毕矣。” 颜家龙先生站在自家审美立场,形成了方阔紧结而呈外抱之势的结字特征,但也各随字势,相机结构,并不偏执一端,故尔其书大气而磅礴,超然而入妙境。
颜家龙先生认为书法的审美特征寓含在书法家的书法风格之中,而具有审美特征的书法风格首先在于取势得力,其次在于调阴理阳。
势既来源于客观世界,自然造化,所谓“阴阳既生,形势出焉”;又来自于内心,是内在学养的自然流露,所谓“流美者人也”。如何得势呢?颜家龙认为第一是借势。深入体会各种书体,具体作品中篇、行、字以及点画的内在之势,并长期刻苦训练,由单势渐成合势,也才能真正借到势。第二是创势。创势主要是依据个人性情及审美取向,创造出带有个性的势,这属于高层次的造势,也是一个书法家区别于他人的重要因素。颜家龙于“势”与“力”悟得精微,而于实践用心尤勤。他除创造“刮”字用笔法外,还对方扁字字势的研究有独特的领悟与处理。历史上凡具飞动之势者,其结字皆取纵势,观二王、张旭、怀素以至米、黄,莫不如此。而方扁之字欲使其飞动,难度甚大。前人对此多有探究,如赵之谦运北魏笔法,生飞动之势,特别是其尺牍,多具飞动腾挪之势。王世镗章草取法简书残纸,打破章草以单字构成为常规的静态,贯以行草的流美。然要将前人的成果融入自身情性之中并物化为风格语言却殊为不易。颜家龙对这一难题的研究,倾注了大量心血,如其所书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结字方阔,用笔凝重,气势畅达,神彩飞扬。笔墨处理虽多程式,但又能破式自化,灵活处理,无不如意。既有强烈的整体美,又有精到的细节美,墨灵笔健,势畅力雄,是其精品力作。
书法之阴阳变化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刚柔的处理上。刚与柔是矛盾的两方面,以柔制刚、以刚克柔、刚柔相济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颜家龙书法以方刚为主,辅之以圆柔,与他笃诚、重诺的为人处事作风与追求阳刚大气、沉雄浑朴的审美心理相契,所谓心性通于笔墨者也。颜家龙书法以柔济刚,首先表现在使转时的节奏变化。如扇面“黄花晚节香”,下笔凝重,使转随心,疾中见涩,擒纵自如,于流畅中见沉雄,于浑厚中显空灵。特别是“黄”“花”“晚”“香”四字的弧线处理,曲中寓直,集小曲而成大直;柔中带刚,含柔闲以致刚劲。然后是字内空间分割的圆弧形状与字外方阔形状的关系处理。清张廉卿从北碑中悟得方圆,以外方内圆的使转笔法而终成一格。颜家龙则用自家独特的用笔之法,结合字内空间的巧妙分割,用内圆外方的处理手段调阴理阳,实现空间互补,以圆衬方,以柔济刚,从而使变化更加丰富,个性更加突出。
湖湘书坛自古以来崇尚雄浑劲健,远如欧阳父子、怀素、何绍基,近如齐白石、毛泽东,而颜家龙书法以雄强之风为主调,以精雄流畅为补充,故能承湖湘传统而开拓之,如湘江之水,流广而达远,自成一派风光。观赏颜家龙书法,正如晤对颜家龙本人,他为人的笃实沉雄和思维的开阔敏锐在其书法创作上所显现出的独特魅力,令人想到“龙起湖湘舞大风”的意境。古人云:气从地下催腾一粒种子,性小者为蓬,大者为蔽牛干霄之木。颜家龙书法正是这种“蔽牛干霄” 的挺拔大木,是饱经传统文化浸润而又具有独特个性和魅力的湖湘书坛的当代典型。

颜家龙书画研究院

(C)2011-2012 YANJIALONG8.COM /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ed By SINFIELD

Email:250758186@qq.com 联系人:肖女士 QQ: 250758186 微信号:Caelyn250758186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芙蓉中路二段116号同发大酒店 技术支持:征帆网络

浏览人次: